新能源汽車漲價潮,暴露出這個重要問題
今年以來,多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。據媒體不完全統計,已有近20家車企官宣漲價,涉及車型超40款,有的品牌單款車型最高漲幅超過3萬元。
如何看待本輪新能源汽車漲價潮?筆者認為,去除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因素,鋰、鎳、芯片等上游原材料漲價引發的傳導效應不容忽視。更需引起關注的是,今年新能源汽車漲價潮,如同去年國慶節長假高速公路服務區出現“充電樁擁堵”一樣,暴露出產業規劃未能實現全鏈條同步,給產業可持續趕超帶來一定安全隱患。因此,在繼續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趕超的過程中,需要有大布局意識,未雨綢繆,通過覆蓋全產業鏈條的布局將換道超車的效益最大化,確保我國新能源(4.290, -0.06, -1.38%)汽車產業規劃目標能夠順利實現。
2021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.5萬輛和352.1萬輛,同比均增長1.6倍,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,市場占有率達到13.4%,相當于每賣出8輛汽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。今年以來,國際油價高漲更給新能源汽車推廣帶來發展機遇期。目前,95號汽油價格每升已突破9元,如果按照傳統汽油車城市工況每百公里耗10升汽油計算,每跑100公里的汽油成本直逼100元,即將進入“1元1公里”時代,這與普通電動汽車百公里耗電價格形成巨大反差。在這種背景下,意味著“后補貼時代”新能源汽車需求端擁有巨大潛能。
按照去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速度,《“十四五”現代能源體系規劃》提到的到2025年,實現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%左右的目標一定會提前。以今年產銷量2500萬輛的市場規模保守估算,這意味著年產銷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有望在今年底實現。基于這一數據,向上游延展,對鋰、鎳、鈷、稀土、芯片等的需求將是驚人的;向使用過程延展,對充電樁布局規模、電網智能化程度等提出更高要求;向報廢回收環節延展,電池、電機等綠色回收和再利用成為巨大挑戰。如果不能站在產業可持續、健康發展的高度,提前在上中下游開展布局,芯片“卡脖”、資源“鎖喉”、充電難、報廢電池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糟心事會比漲價潮更令人擔憂。
值得欣慰的是,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安全問題。例如,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今年將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,適度加快國內鋰、鎳等資源的開發進度,打擊囤積居奇、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。同時,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,支持高效拆解、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,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。在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,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,要強化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風險監測和研判,及時預警并妥善化解。
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,提升電池供應材料的供給水平,同樣也要依靠發展和管理,要圍繞資源開采提煉、電池技術研發創新、回收利用系統建設來推動,特別是在電池研究上低鎳、低鋰、低鈷或者無鈷電池是發展方向,同樣能夠達到相應的能量。同時要對原材料交易市場進行市場管理,暢通國際物流渠道和貿易流程,加強國際合作,保障全球動力電池材料的供應。
未來,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趕超,將沿著安全可控、可持續發展、可回收再利用以及全鏈條降碳的大布局提速前行。
- 上一篇:上海等多地出臺政策刺激汽車消費,新能源汽車銷售或再“升溫” 2022/5/30
- 下一篇:上海疫情下的無人駕駛末端配送 2022/4/5